普通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导读:如果诈骗金额是在3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那么是属于诈骗数额较大的情形,犯罪嫌疑人是会被判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诈骗金额是在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那么是属于诈骗罪的数额巨大的情节,是会被判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一、普通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如下: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的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的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的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应当如何认定

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

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诈骗罪具体会被判多久,需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如果诈骗金额在3000-10000的区间范围,那么是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是会被判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金额是在30000-300000的区间范围,那么是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会被判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刘律师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38420.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3年 1月 9日 下午3:01
Next 2023年 1月 9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已经签了逮捕令还能取保候审吗,取保候审是什么

    导读: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已经签了逮捕令还能取保候审吗,取保候审是什么的问题带来帮助。

    刑事辩护 2023年 1月 1日
    16300
  • 什么情况下会被批准逮捕?批准逮捕了还能取保吗?

    当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时,警方为了更好的侦查案件会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逮捕就是其中一种,逮捕是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 的,对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那么什么情况下会被批准逮捕?批准逮捕了还能取保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一.什么情况下会被批准逮捕? 对…

    2022年 8月 25日
    17600
  • 检察院不起诉多久做决定

    导读:1、检察院对于移交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做出起诉或者不起诉决定;2、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3、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13日
    16400
  • 部分为未成年犯罪是否累犯

    导读: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部分为未成年犯罪是否累犯,一般累犯与特殊累犯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2日
    16700
  • 故意杀人罪的特别规定

    一、安乐死 关于“安乐死”定性问题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

    刑事辩护 2022年 8月 23日
    189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