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协议期限可以是无限期限吗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保密协议期限可以是无限期限吗,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有哪些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一、保密协议期限可以是无限期限吗

保密协议的期限不可以是无期限,保密协议期限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不超过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二、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有哪些

技术信息是人们脑力劳动活动的产物,是商业秘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可以包括研发战略、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关键算法、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源程序、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测试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等。

经营信息是指一切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经验总结、信息知识。

主要是指具有秘密性质的经营以及与经营密切相关的情报和信息。

具体又可以分为:

市场信息,如客户名单、分销网络、销售价格、行销计划、广告策划、竞争策略等;

采购信息,如采购渠道、进货价格、供应商名单等;

管理信息,如管理的模式、方法、经验等;

其他还有财务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保密协议的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但不能约定无限期,约定无期限的,视为约定不明确。

保密协议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2年。

以上就是刘律师为大家整理的《保密协议期限可以是无限期限吗》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16291.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2年 12月 14日 上午9:38
Next 2022年 12月 14日 上午9:40

相关推荐

  • 员工未签劳动合同,被无故辞退有赔偿吗

    导读:员工未签劳动合同,被无故辞退有赔偿。用人单位承担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责任。没有签订合同的双倍补偿,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其次是单位未缴纳保险的损失;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

    劳动纠纷 2022年 12月 22日
    19600
  • 公司突然解散员工能要求赔偿吗,公司解散的情形

    导读: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公司突然解散员工能要求赔偿吗,公司解散的情形的问题带来帮助。

    劳动纠纷 2022年 12月 14日
    17200
  • 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后怎样要求补偿

    导读: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后怎样要求补偿,事实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劳动纠纷 2022年 12月 28日
    49700
  • 农民工超过六十岁劳动关系吗

    导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农民工超过六十岁劳动关系吗,劳务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劳动纠纷 2022年 12月 14日
    20500
  • 单位不开工资找谁解决?

    导读:遇到这类问题要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解决争议,需要向该部门投诉单位不发工资的情况,还要准备相关的证据;若是该方法不能解决争议,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向当地的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权。

    劳动纠纷 2023年 1月 4日
    190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