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待“死磕派”律师的职业伦理
1、现在把“维权”看得很窄,似乎只是对弱势群体才叫做“维权”,其实对任何人都有维权的问题,即使是黑社会的一分子,当他落到被告的地位,他也需要律师来维护他应当享有的权利来对抗庞大的公权力。律师作为一个群体理应在中国法治的舞台上、在中国民主的舞台上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
2、死磕派律师”自己认为,“死磕”是律师的一种辩护方式,死磕是敬业的表现,如果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而不竭尽所能的为委托人服务,那么便违反了职业道德。
3、不可否认,律师“死磕”大部分是因为执业环境不佳,特别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违法行为。这类“死磕”,如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和理性,应该得到允许,但要注意维护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4、律师是法治队伍和法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不应将维权律师污名化,特别是将广大律师群体和国家政权在政治上对立起来。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尊重法庭和法官等其他法律职业群体。律师要诚实守信,对委托人高度负责,不能将一己之利置于委托人利益之上,也不能为了案件胜诉,牺牲自己人格和职业的独立性,去采取违法违纪的行为。勤勉尽责是律师职业活动的核心要求。
什么是死磕派律师?
死磕,北京话,就是没完,和某人或某事作对到底的意思。最代表性的一句就是“跟你丫死磕”,用于表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跟你耗上了的态度。
死磕派律师就是对“以叫板,较劲,不通融,不认输,不达目不罢休”的“一派系”的律师们的称谓。
死磕派一词的首创者是杨学林律师,“黎庆洪案”后,死磕这个词就不断出现在杨学林的微博和博客上。2013年2月,杨金柱、陈光武、杨学林、刘志强等在“黎庆洪案”中死磕过的律师在江西办理“桂松案”时,斯伟江又发了一条微博,戏称:“你们死磕这班人又去搞新案子啦,不如任命你们为死磕派。”不久后,杨学林发了一条微博,根据辩护风格,将中国刑辩律师分成三种:死磕辩护派、形式辩护派和勾兑辩护派。后两者分别指走过场、做足样子的辩护律师和通过幕后勾兑解决问题的律师。
2013年7月24日,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吴庆宝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死磕派律师更要维护法治社会》一文,肯定了死磕派律师的作用,提出“政府应主动团结这些律师群体,让他们成为决策的参谋之一”,但同时也提醒“切忌私下小范围形成与政府对立的意见和行动,将自己划到政府的对立面”。
同年8月28日《南风窗》18期刊登的《死磕派律师》一文中,认为死磕派律师的涌现,在律师江湖中掀起了不小波澜,也在更大的话题域中产生死磕派律师“到底是磕出法治中国,还是磕坏中国法治”的争论。
西方为什么热衷庇护犯案“死磕律师”
死磕律师一般可以理解为“紧抓案件细节,紧抓法律规定不依不饶,为委托人维护权益”,所以西方的所谓“死磕”正是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宁愿放过坏人也不能冤枉好人。而我国现今社会不但要体现法律的价值,也要体现审判的社会价值,对于“死磕”的态度是排斥的。
对死磕律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死磕律师三板斧、对死磕律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以上就是北城不夏为大家整理的《对死磕律师,死磕律师三板斧》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46781.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