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过失杀人会犯什么罪

导读:过失杀人的一般是认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按照刑法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4年以下有期徒刑。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而不按刑法第233条定罪处罚。

一、过失杀人会犯什么罪

过失杀人的一般是认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按照刑法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4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除刑法第233条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而不按本条定罪处罚。如刑法第115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第134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规定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医疗事故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界限

两罪在危害结果上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后二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

(2)主观过失的性质不同。本罪的过失属于业务过失,而后二罪的过失属日常生活中的过失。

(3)客观方面不同。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护理操作常规,而后二罪分别表现为通过某种方式致人死亡或造成他人重伤。

(4)客体不同。后二罪侵害的客体是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而本罪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医疗机构的管理秩序。

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虽然二者行为人都预见到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后果,但前者行为人并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只是轻信能够避免;后者行为人则对结果的发生采取放任、听之任之和漠不关心的态度。

以上就是罗律师为大家整理的《2023过失杀人会犯什么罪》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38598.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3年 1月 9日 下午5:00
Next 2023年 1月 9日 下午5:21

相关推荐

  • 传唤后多久知道是否拘留,拘传、传唤是什么

    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传唤后多久知道是否拘留,拘传、传唤是什么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15日
    19300
  • 重婚罪自诉属于民事还是刑事?自诉和公诉有什么区别?

    当一对夫妻中有一方因为各种原因出轨并与第三者领取了结婚证,或主观上形成了婚姻关系便构成重婚罪。那么重婚罪自诉属于民事还是刑事?自诉和公诉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一.重婚罪自诉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1.重婚罪属于自诉案件。受害人可以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

    2022年 8月 16日
    25100
  • 监察留置律师会见几次是合法的?

    导读:监察留置律师不管会见几次,都是合法的,实际上在这个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是没有次数方面的限制。但是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证件,才能到了会见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会见犯罪嫌疑人的。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8日
    36000
  • 帮信罪供出上家可以减刑吗?

    导读:帮信罪供出上家可以减刑,只要符合法律当中所规定的减刑的条件就可以。比如说根据《刑法》第78条当中明确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是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过程当中认真遵守监狱规章制度,确实有悔改表现的可以进行。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6日
    29600
  • 适用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几个月

    导读:取保候审的期限最迟是12个月。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取保候审期间进行审判和住宅监视,不得中断对案件的调查,起诉和审判。如果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应及时解除等待审判或居民监视的保证释放。

    刑事辩护 2023年 1月 10日
    182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