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考验期是否算刑罚执行期间

导读: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假释考验期是否算刑罚执行期间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一、假释考验期是否算刑罚执行期间

假释是指提前释放,假释的考验期不算在刑罚执行期内,如果假释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撤销假释的,重新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五条【假释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第八十六条【假释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二、假释的条件

(一)对象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

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国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刑罚的可能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

(二)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

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

(1)认罪服法;

(2)一贯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

(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4)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劳动改造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不致重新犯罪的,或者老弱病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

此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把握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还须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为了贯彻对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犯的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犯依法适度放宽。

2、对罪行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惯犯的假释,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改造表现,同时也要考虑原判的情况,应当特别慎重,严格掌握。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假释是指提前释放,假释的考验期不算在刑罚执行期内,如果假释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撤销假释的,重新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期。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律师365网进行咨询,律师365网有专业的律师为你解答。

以上就是邓律师为大家整理的《假释考验期是否算刑罚执行期间》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37142.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3年 1月 7日 下午4:00
Next 2023年 1月 7日 下午5:00

相关推荐

  • 构成帮信罪的前提是什么?

    导读:构成帮信罪的前提是确实是存在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而且必须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这是属于《刑法》第280条第2款当中所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立案标准。此时按照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来进行处罚。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7日
    20800
  • 刑事案件可以免于起诉吗?

    导读:刑事案件可以免于起诉,如果经过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之后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肯定是会按照法律规定对此不予起诉的,比如说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认为是犯罪的或者是犯罪,已经经过了追诉时效的。

    刑事辩护 2023年 1月 8日
    17600
  • 派出所刑拘之后下一步是什么?

    导读:派出所刑拘之后下一步是讯问被拘留者,且根据规定,需要在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就进行讯问。如果不存在有碍侦查的情形,那么公安机关还需要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2日
    24400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处罚标准细分

    导读:1、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各种不常见的危险方法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4日
    178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1年10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辩护 2022年 8月 25日
    208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