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被拘役工资待遇正常发放吗

导读:不是正常发放的,主要是停发工资待遇,按本人原基本工资的75%计发生活费,不计算工作年限。经审查核实,公安机构撤销案件或人民检察院不起诉或人民法院宣告无罪、免予刑事处罚,未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行政拘留,且未受处分的,恢复工资待遇,减发的工资予以补发,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计算工作年限。

一、事业单位人员被拘役工资待遇正常发放吗?

不是正常发放的,主要是停发工资待遇,按本人原基本工资的75%计发生活费,不计算工作年限。

经审查核实,公安机构撤销案件或人民检察院不起诉或人民法院宣告无罪、免予刑事处罚,未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行政拘留,且未受处分的,恢复工资待遇,减发的工资予以补发,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计算工作年限。

国家行政机构工作人员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拘役期满释放后,经上级主管机构批准收回的,分配适当工作,重新确定职务和工资等级,重新确定的职务和工资等级应低于拘役前的职级和工资待遇。

公务员退休后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拘役被宣告缓刑、有期徒刑被宣告缓刑期间,停发退休费待遇,按本人原基本退休费的60%计发生活费。

刑罚执行完毕或缓刑考验期满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按40%降低基本退休费。

二、判拘役和管制会留下案底吗?

拘役或管制会留案底,因为两者都是刑事处罚,属于有犯罪记录。

公安机构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一般是指所犯罪行较轻,但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

如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犯罪人只是对他人采取非法剥夺自由的手段,将其锁、捆在地点,其犯罪行为较轻,但这种行为就犯罪人本身而言,有可能随时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对于这类犯罪,可给予拘役的刑事处罚。

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

被判拘刑期从人民法院的判决确定之日起生效,但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管制是《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种类。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事业单位人员被拘役,工资待遇不能正常发放,犯人被判管制、拘役之后会留下案底的,因为这两种处罚都是主刑,都属于刑事处罚,会有犯罪记录,拘役的期限在1~6个月之间,从判决确定之日开始执行,管辖的期限是3~36个月之间,由社区矫正。

以上就是杨律师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被拘役工资待遇正常发放吗》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29384.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2年 12月 29日 下午2:29
Next 2022年 12月 29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 劳动合同可否委托他人代签

    导读:可以。签订劳动合同一般应当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完成。若别人帮忙代签合同,应得到当事人书面委托或事后追认,否则,合同不对该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代签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无论是谁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劳动纠纷 2022年 12月 14日
    18200
  • 拖欠民工工资能否承担连带责任,相关法律规定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拖欠民工工资能否承担连带责任,相关法律规定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劳动纠纷 2023年 1月 1日
    16600
  • 劳动合同书(乡镇企业使用)

    劳动合同书(乡镇企业使用)   编号:                 甲方:          &…

    劳动纠纷 2022年 8月 23日
    16100
  •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目前我国没有名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我国对劳动者的保护以劳动法为基准。下文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一些建议,亦可作为参考。 一、就业年龄 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 (1) 享有平等就业和…

    劳动纠纷 2022年 8月 25日
    20800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

    劳动纠纷 2022年 8月 23日
    178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