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严重不负责,不遵纪守法,违反规章制度,不履行应尽的职责义务,致使国家经济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必须有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违反有关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所谓的作为,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的行为。有的工作马马虎虎,草率从事,敷衍塞责,对于自己应该履行的,而且也有条件履行的职责,都不尽自己应尽的职责义务。本条规定的犯罪行为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们过程中。所谓签订,是指当事人双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所谓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对于合同中所规定的事项全部并适当地完成。所谓严重不负责任,一般有如下一些表现:

粗枝大叶、盲目轻信,不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人的合同主体资格、资信情况;

不认真审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和货源情况;

应当公证或者鉴证的不予公证或鉴证;

贪图个人私利、关心的不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是个人能否得到回扣,从中捞取多少、得到好处后,在质量上舍优取劣,在价格上舍低就高,在路途上舍近求远、在供货来源上舍公取私;

销售商品时对并非滞销甚至是紧俏的商品,让价出售或赊销,以权谋私,导致被骗;

无视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擅自越权签订或者履行合同;

急于推销产品,上当受骗;

不辨真假,盲目吸收投资,同假外商签订引资合作等协议;

违反规定为他人签订合同提供担保,导致发生纠纷时承担担保责任,等等。

2、必须具有因严重不负责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所谓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一般是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就本罪而言,一般是指重大的经济损失,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认定是否重大损失,应根据刑法实践和有关规定,对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全面分析,以确定应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1999年9月1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埋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l)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2)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3、严重不负责任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严重不负责任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因果、也有间接因果;

有主要因果,也有次要因果;

有领导者的责任,也有直接责任人员的过失行为,构成本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则是指严重不负责任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之间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本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及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他应当知道自己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危害结果,但是他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是虽然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发生,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造成严重损失的危害结果,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是针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而言,但并不排斥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是故意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出于故意,不仅预见到,而且希望或者放任它的发生,那就不属于本罪所定的犯罪行为,而构成其他的故意犯罪。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构成要件有4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以上就是罗律师为大家整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21768.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2年 12月 21日 下午3:11
Next 2022年 12月 21日 下午3:40

相关推荐

  • 刑事案件申诉资料要几份

    导读:刑事申诉材料一般准备三份,被告人人数较多,需要多准备几份。刑事申诉材料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提出为一份,副本按实际人数分若干份,一般被告人数每人一份法院一份检察院一份。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7日
    28500
  • 在什么情况下才逮捕

    导读:有证据证明该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并且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当他们发生以下五种情况或者有倾向的,应当予以逮捕: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等。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2日
    21000
  • 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组织和行为,保障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法、稳健经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

    刑事辩护 2022年 8月 25日
    26000
  • 刑事强制措施和强制措施的程序是什么?

    国家为了保障刑事活动的正常进行,会根据法律授予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强制措施。但是司法机关在采取强制措施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那么,刑事强制措施和强制措施的程序是什么?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一、刑事强制措施和强制措施的程序是什么? 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

    2022年 8月 25日
    21200
  • 盗窃罪立案的犯罪金额是多少?

    导读:盗窃罪立案的犯罪金额为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具体的立案金额,需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等等因素确定。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31日
    162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