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商业信誉需要哪些犯罪构成,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导读: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诋毁商业信誉需要哪些犯罪构成,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一、诋毁商业信誉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诋毁商业信誉需要的犯罪构成如下: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他人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必须具有特定性。这样,构成本罪的捏造并散布虚伪的事实必指向于他人。指向于他人,可以指名道姓,也可以不呼其名,但根据其虚构的内容、散布的方式,完全能让公众知道其指向于何人。如果其内容泛泛而指,根据其内容及散布方式无法推测针对的是谁,自然不能构成本罪。由于本罪所侵害的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因此,他人必须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如生产者、销售者、提供诸如饮食、旅店、旅游等各种服务的人等。所谓商业信誉,是指从事商业活动的诚实信用和名誉,包括其信用、资产、经营能力、经营作风等内容。所谓商品声誉,则是指其商品的良好声望及称誉,包括商品的性能、结构、外观、效用、质量、价格等方面。其与财产权利相联系,与从事商业经营者的人身不可分离,在其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是社会对其生产、经营、商品、服务等方而的质量、信用、声誉的客观认识与评价。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所谓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编造与真实情况不符、对竞争对手不利的事实;

所谓散布,是指以各种可以使众人知道的方法扩散其所捏造的虚伪事实。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

一种是言语,即故意捏造事实,散布足以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言论,既可以通过宣传媒体,又可以出现在产品发布会上;

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书信等方法,故意捏造事实并散布足以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行为,散布既可以在公众场合为之,又可以向某些与竞争对手有特定业务关系的经营者传播,需要注意的是,本条对本罪的行为特征的表述是捏造并散布,必须同时具备两行为才可能构成本罪;

至于其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既可以当众散布,又可以不当其面散布。归纳起来,则主要是:

(1)在公开场合,如订货会、交易会、产品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宣扬所捏造的事实;

(2)利用公开信、传单、对比性广告、声明性公告等诋毁他人及产品;

(3)在经营活动中利用销售、业务洽谈向业务客户及消费者尤其是被损害人的固定客户贬抑对方;

(4)在商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散布虚构的事实;

(5)以顾客、消费者的名义向有关监督部门如消费者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作虚假投诉,损害其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

(6)在社会公众中造谣并加以传播;

等等。诽谤行为需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才能构成犯罪。所谓重大损失,主要是指由于商业诽谤行为而导致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商品滞销,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导致他人濒临破产等。所谓情节严重,虽指多次实施损害他人商誉的行为,损害多人的商誉的行为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本节第231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单位犯本罪的,实行两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不过,本罪的主体多为经营者,为在市场上占据位置,以诽谤的方式毁损竞争对手。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三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二、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在认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时,应当划清与诽膀罪的界限

本法第246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该两种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方面都有十分相似之处。

二者的区别最主要体现在侵犯的客体不同:

前者是通过“诽谤”的方式侵犯竞争对方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后者则是通过诽谤侵害公民的人格。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侵害人的诽谤行为针对企业负责人或者经营者本人的,就应当具体分析行为的特征和侵害人的主观方面特征,来确定罪名。

侵害人如果以排挤竞争为目的,捏造并散布虚伪的事实,但同时指向商业信用主体和其负责人个人的,应当认定为本罪。

如果侵害人为发泄个人不满,蓄意贬低企业负责人个人的,应当认定为诽谤罪。

如果一行为既贬低企业又贬低个人的,应以想像竞合原则处理。

如果是数行为既触犯诽谤罪又触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之数客体,则应数罪并罚。

小编对此问题的回答如上,我国法律中规定了诋毁商业信誉罪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侵犯了商业信誉,具体的规定如上。

以上就是赵律师为大家整理的《诋毁商业信誉需要哪些犯罪构成,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answers.com/15662.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2年 12月 13日 下午7:54
Next 2022年 12月 13日 下午7:56

相关推荐

  • 人身损害是每个人都要单独诉讼吗

    导读: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人身损害是每个人都要单独诉讼吗,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程序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损害赔偿 2022年 12月 31日
    18000
  • 民法典涉及侵权怎么赔偿,侵权行为的分类

    导读: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民法典涉及侵权怎么赔偿,侵权行为的分类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损害赔偿 2022年 12月 14日
    19300
  • 店员辱骂客人该如何处罚,老师辱骂学生,算犯罪吗

    导读: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店员辱骂客人该如何处罚,老师辱骂学生,算犯罪吗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损害赔偿 2022年 12月 20日
    24100
  • 民法典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有什么规定

    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民法典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有什么规定,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损害赔偿 2022年 12月 30日
    22900
  • 侵权的法律案例是什么样子的

    导读:侵权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而侵权的法律案例更是层出不穷。每一个侵权案子特点都是鲜明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侵权的案例很多。更有甚者通过技术变劣来达到规避侵权的行为,那么侵权的法律案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损害赔偿 2022年 12月 13日
    176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